慶祝建團100周年|學習百年團史 追尋信仰之光 第五講:投身大革命洪流
發布時間:2022-05-23 23:29:11 作者:包頭熱力
1924年至1927年,以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為目的的革命運動席卷中國大地。人民通常把它稱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
共產黨和國民黨的第一次合作,以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開始,到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國共關系全面破裂為止。
1923年6月,共產黨在廣州召開三大。大會正確估計了孫中山和國民黨的革命立場,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同時規定,在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時,黨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大會要求青年團積要極帶領青年團員參加國民革命。
8月,青年團二大在南京國立東南大學召開。大會表示堅決擁護共產黨三大確定的與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的方針,努力協助共產黨在全國擴大國民黨組織,在廣大勞動群眾中進行國民運動宣傳,以促進國民革命的實際運動。大會決定青年團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言行與共產黨員保持完全一致。大會選舉產生了青年團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劉仁靜任委員長。
1923年8月,青年團二大在南京國立東南大學召開
青年團二大后,團的各級組織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了幫助國民黨改組的工作。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國共第一次合作形成。此后,在共產黨和青年團的幫助下開始的國民黨改組工作迅速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并以廣州為中心,匯集全國的革命力量,很快開創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為配合國民革命運動的深入發展和培養青年軍事骨干,在共產黨人的建議下,國民黨創辦陸軍軍官學校。因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在廣州附近的黃埔,所以也叫黃埔軍校。共產黨從各地選派黨團員和革命青年到黃埔軍校學習。在第一期學員中,共產黨員和青年團員有56人,占學員總數的十分之一。
在黃埔軍校創辦的同時,國共兩黨還在廣州創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以培養各地農民運動的骨干。農民運動講習所共辦了六屆,學員大多數是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和進步青年。
黃埔軍校和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創辦,為大革命時期各地工農運動的迅速發展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培養了骨干力量,為工農武裝割據時期的到來準備了干部。
1924年是中國革命形勢不斷高漲的一年。在國共兩黨共同努力下,國民革命的思想由南向北,在全國范圍內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廣泛傳播,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一股向著帝國主義和軍閥勢力猛烈沖擊的革命洪流。
為迎接和促進革命高潮,1925年1月,黨的四大總結了國共合作以來的經驗教訓,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大會通過的《對于青年運動的決議案》指出,青年運動是共產主義運動中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團的重要工作是青年工人運動、青年農民運動和青年學生運動。
為了貫徹黨的四大精神,動員全團準備迎接中國革命的高潮,青年團三大于當月在上海召開。當時在歐洲,社會主義青年團已經成為第二國際領導下的歐洲青年組織的名稱。為表示青年團是真正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革命青年組織,大會決定和列寧領導的第三國際的各國青年團一樣,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大會選舉產生了青年團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張太雷任總書記。
青年團三大以后,共青團以嶄新的姿態和面貌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來。全國范圍的大革命高潮是從五卅運動開始的。在五卅運動中共青團帶領團員青年勇敢地站在了斗爭的前列。
1925年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工人、共產黨員顧正紅被日本資本家槍殺。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30日在租界內舉行大規模反帝示威活動,并組織發動上海各界青年參加。團中央局成員惲代英擔任上反帝示威活動總指揮。
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學生舉行街頭宣傳和示威游行,遭英國巡捕槍擊,死13人,傷者難計其數,發生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23歲的上海大學學生、團上海地方委員會組織主任何秉彝,21歲的上海同濟大學學生會負責人、青年團員尹景伊在五卅慘案中犧牲。此后,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又連續發生英、日等國軍警槍殺中國人的事件。這些事件激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形成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抗議運動。五卅運動迅速發展成為全國規模的反帝浪潮。
6月13日,團中央發布《為反抗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市民告全國青年書》,揭露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血腥罪行,號召全國青年繼承死者未竟之志,準備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長期斗爭。團中央負責人任弼時、惲代英、蕭楚女、林育南等積極領導和組織團員青年投入全國的反帝運動。據不完全統計,在五卅運動期間,全國約有200多名團員犧牲。
1926年3月12日,日本派軍艦掩護奉軍軍艦駛進天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時被守軍擊退。隨后,日本糾集英、法、美等七國公使向中國提出國民軍撤出防務、放下武器的要求,并發出“最后通牒”,限48小時答復,否則武力解決。
3月18日上午,北京各界群眾在天安門前舉行反對八國“最后通牒”國民大會。會后請愿團在執政府請愿時,遭北洋軍閥政府軍警槍擊,造成死傷200多人的三一八慘案。慘案中有6名共青團員罹難。魯迅稱其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在慘案發生后,團中央即發表《為段祺瑞屠殺愛國學生告全國青年書》,號召廣大青年團結起來,與“吳佩孚、張作霖、英日帝國主義做一決死戰爭”。
五卅運動后,國民革命運動在全國各地迅速展開。為了同北方的國民軍相呼應,粉碎敵人對南北革命力量各個擊破的戰略部署,把革命推向全國,1926年7月,廣東國民政府在共產黨的支持下出師北伐。北伐戰爭的直接打擊目標是受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主要有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派勢力。
團中央號召廣大團員青年從本地實際出發,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積極參加北伐戰爭。廣大團員青年為推動北伐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骨干的葉挺獨立團系北伐的先遣隊,由于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紀律嚴明,屢破強敵,贏得“鐵軍”稱號。
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工農運動以空前的規模迅速高漲。為了配合北伐軍向江浙地區進軍,1926年10月至1927年2月,共產黨領導上海工人發動了兩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在革命群眾中產生了很大影響。3月21日,北伐軍到達上海近郊時,為策應北伐軍,共產黨領導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上海總工會發布總同盟罷工令,全市80萬工人實現了總罷工并立即轉入武裝起義。工人武裝經過30個小時的浴血奮戰,攻克敵人的全部據點,占領上海。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組成的工人糾察隊成為起義隊伍的先鋒。在與敵人展開的激烈巷戰中,他們機智、勇敢、頑強,為起義的最后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中有15名青年團員獻出了生命。
此外,還有許多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深入農村,開展農民運動。 從1926年7月開始,湖南、湖北、廣東、江西等省的農民運動迅猛發展,農民建立自己的政權和武裝,勢如暴風驟雨,形成一個空前的農村大革命的局面。